對于會計專業的同學而言,大學四年是積累知識、提升專業能力,為未來職業發展筑牢根基的*時期。
一、大一階段:夯實基礎,規劃賽道
核心任務:
專業課優先:重點學習《基礎會計》《經濟學》,掌握借貸記賬法、財務報表框架等底層邏輯,GPA保持在3.5+為后續備考蓄力。
英語能力強化:ACCA/CMA均為英文考試,大一起每日30分鐘財務英語閱讀。
競賽與社團:參加企業模擬經營賽、財務案例分析賽,積累實操認知。
證書預熱:
初級會計:可提前了解《經濟法基礎》和《會計實務》考點,大二集中突破。
ACCA:完成F1-F3(商業與科技/管理會計/財務會計)免考申請(部分院校合作項目)。
二、大二階段:拿下初級,啟動高階
核心任務:
必考初級會計:5月通過考試(兩科均需≥60分),掌握基礎財稅合規技能,為實習增加籌碼。
ACCA進階:主攻F4-F9(公司法/業績管理/稅務),同步用寒暑假完成線上題庫刷題(如融躍ACCA題庫)。
實習初體驗:申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助理或企業財務部基礎崗,實踐賬務處理流程。
時間分配:
每日3小時:ACCA網課+真題訓練(如F6稅法重點突破個稅/增值稅計算)。
周末模考:用BPP教材模擬卷檢測弱項。
大三階段:分賽道沖刺,構建復合優勢
賽道一:CPA+國內發展
提前學CPA:盡管應屆生才能報考,但可提前學習《會計》《財管》與ACCA重疊內容(如合并報表/財務分析),利用ACCA知識降低備考難度。
實習聚焦:申請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寒假實習,熟悉審計底稿和IPO流程。
賽道二:ACCA+國際路線
沖刺P階段:優先通過SBL(戰略商業領袖)和P7(高級審計),參與國際案例大賽(如JHC就業力比拼)。
考取CMA:用3個月攻克兩科,強化管理會計技能(預算編制/成本分析),適配外企財務崗。
賽道三:初級+CMA+企業財務
深化CMA:主攻財務決策分析(如本量利模型),同步學習Excel高級函數(VLOOKUP/PivotTable)。
實戰項目:參與企業降本增效課題,用CMA工具輸出解決方案。
大四階段:收割證書,決勝求職
核心任務:
CPA全力沖刺:應屆生首次報考6科,建議“3+3”組合(如《會計》+《稅法》+《經濟法》優先)。
ACCA會員申請:通過PER(實踐經驗記錄),積累36個月相關崗位經驗。
秋招競爭力:
簡歷亮點:“初級+ACCA 9科+CMA”組合超越多數應屆生。
面試話術:用ACCA全球商業案例經驗,展現戰略財務思維。
組合策略:證書疊加效應
*搭配推薦:
“初級+CPA”:本土審計/企業財務,適合目標四大的學生。
“ACCA+CMA”:國際財務+管理會計雙加持,外企管培生優選。
“CPA+CMA”:合規+戰略雙維度,適配國企/上市公司財務高管路徑。
時間成本對比:
初級(3個月)< CMA(6個月)< ACCA(2年)< CPA(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