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CPA考生:警惕無效努力!

今天聊一個嚴肅的話題——“為什么我努力了,最后還是掛掉了CPA其實這種情況每年都存在,每次出成績你基本都會聽到如下言論:

1、我覺得我考的很好啊,怎么分數才40幾分?

2、分數下調了吧,不可能這么低!

3、我很努力了啊,怎么我才這么點分數,我是不是太笨了。

4、我要查分,絕對改錯了

但是,對于這些情況,我的內心是崩潰的,因為確實存在:我努力了,但是我掛掉了。原因為何?

1、你努力了,但是努力的方向錯了,這叫“無效努力”;

2、你以為你努力了,實際上只是比曾經的自己努力一點點而已。

一、方向錯在哪里?

首先,對于努力的方向問題,到底錯在哪?

1、你以為學習就是背書

很多同學拿到教材就開始翻書,什么是會計,會計的四個假設分別是什么,什么是財管,什么是合伙企業(yè)和公司制企業(yè),什么是目標。

在他們眼里,學習好似就是背書,每天辛苦背3-5頁,第二天又開始重新背,因為會忘記。感動了自己,到處去跟人說注會好難啊,需要好的記憶力。所以如果學習就等于背書,那最簡單的測試方法不是應該測試知識,而是直接去測試一下記憶力。

所以,說明第一點,無需自己感動自己,學習不等于背書!

學習在于學知識,而知識是一個體系化的東西,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去構建知識體系。

2、你以為學習是“秋風掃落葉”,是看書就行

很多人告訴我:我看書了3遍,但是還是不會做題,感覺好難啊!

對此想告訴大家:每個人看完書就天然地不會做題,需要去嘗試做,看著答案做,然后消化成自己的。

學習就是“學+習”,首先要去“學”,然后還要去“習”,這個習就是去消化成自己的。

怎么消化,那就是通過做題,做題不是為了追求所謂的“會”和“正確率”,而是通過題目的對或錯去消化知識。

學只是學的理論,習可以看成結合實踐。這本身就是一段艱難的路程。

3、你以為你做對了,其實你連考點都不知道

其實學得越好的人會覺得考試越難,反而學得不好的會覺得考試很簡單——因為學得不好的連考點是什么都不知道。

每一道題都有考點,都有破題點,但是如果平時學習就沒注意這些,考試的時候其實會做得很順利,因為感覺自己寫上去的每個答案都正確,考完也會自我感覺良好,所以考出來會感覺不錯。

但是實際上,根本連考點都不知道,所以才會有一種考得很好的錯覺。

因此,對每一道考題,一定要去分析考點是什么,相關考點是什么,還可以怎么出題。

二、什么是真的努力?

然后,對于努力的定義其實也有差異的,主要體現在效率和時間的差異上。

1、自我安慰式的努力

因為我要努力,所以我要一直待著看書。

可是見過太多人早上進圖書館,開始玩手機,玩到晚上10點回家為止。中間可能會努力半個小時,其實也是效率極其低下地看書半個小時。

2、你以為你努力了

回想你從不學習的那些時候,現在學習1個小時你覺得是學習了;曾經9點開始睡覺和休息,現在10:30睡覺,覺得是努力了。

可是,可能你從不知道真的努力是什么樣的感覺!

真的努力,就是為了自己的前途忘我的奮斗。

睡覺?我真的不想。我越學越興奮,有越來越多的不懂,也有越來越多的懂,但是明天要上班,現在1點多了,我還是先睡覺吧,逼著自己睡覺。

真的努力,公交車上有位子了,或者站的位置比較寬,我趕緊拿出我下午要看的講義,我要翻幾道錯題,因為機會太寶貴了。

真的努力是,我已經躺下了,但是我還想回憶一下框架和今天的收獲,突然發(fā)現哪里卡殼了,不行,我要立馬起來看一下這個知識點。

努力,就是忘我地去學!

三、關于努力的注意事項

最后,我們如何做到“我努力了,我也高分過關了”,我覺得以下幾條要注意:

1、當然還是要努力。

2、學習要有計劃,每個月達到什么目標,每周達到什么目標,明天需要做什么?

3、學習不是背書,而是學習知識,形成知識的框架。

4、改錯本是必須的,這會幫助你去真正地消化,很多人的“消化”其實是假消化。

5、動筆和思考缺一不可,任何一道簡單的題目或者分錄都必須自己親手去寫,這樣可以幫助你下筆有神,同時也要學會思考和總結。

最后三個月,如果你能夠“正確的努力”,為時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