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MA協會發布的第五期雜志中有一篇題為:管理會計要始終基于“管理”的文章;該文主要講述的是南開大學商學院劉志遠教授對當下管理會計的看法和認知,今天請和融躍CMA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南開大學商學院劉志遠教授將管理會計定位為“基于管理,增值服務,創造價值”。他強調指出,管理會計基于管理對會計信息的需求而發展,因此管理會計應該始終圍繞管理來下功夫。本次訪談中,劉志遠教授深入分析了數字經濟時代下,管理會計人員如何緊緊圍繞企業管理、在當前及未來創造更多增值價值。
當前中國管理會計的發展狀況
教授指出,自 2014 年財政部提出大力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之后,因為政府的倡導、數字經濟的倒逼、學界的努力,以及中國經濟轉型和企業發展的需要,管理會計形成了*好的發展態勢。很多企業開始廣泛且扎實、深入地運用管理會計的工具與方法,包括預算、績效評價、戰略分析、平衡計分卡、作業成本等,也形成了很多具有中國本土經驗的典型應用案例。這些為我國管理會計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當然,中國*大,各地發展不平衡,企業發展情況*不同,因此,管理會計的運用情況也*為不同,即在總體發展勢頭很好、有一些很好的經驗的基礎上,還存在著發展不平衡和發展不充分現象。所謂不平衡,是指一些*企業的管理會計運用得*好,效果明顯,但也有大量企業尚不知道管理會計是什么,或者有些應用但因為種種原因效果不佳。所謂發展不充分,是指管理會計很多理論、工具和方法都是從西方借鑒過來的,更適合西方企業的管理模式,
盡管國內很多企業結合本土實踐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做法,但整體架構和理念沒有變,在真正與本土管理模式相結合、創造出來屬于中國獨有的*實踐、經驗以及理論總結方面,還*不充分。
我們需要將目前很好的發展勢頭真正轉變為企業的行動,使管理會計在實踐中有更廣泛、更深入的應用,同時,學界也要展開更深入的研究來不斷總結經驗,推動管理會計與中國自身的管理模式相結合。這其中有兩個方面應給予重點關注:
*,要和數字經濟發展相結合?,F行的管理會計理論、工具、方法主要是圍繞工業經濟的運行而發展起來的,但數字經濟使得我們的商業模式、技術模式、生產模式以及市場組織模式等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我們要根據這種變化不斷探索創新的領先實踐,然后從中加以總結。
第二,要特別注意新經濟時代下管理模式的變化。管理會計師要跟隨管理的需要而變化,當數字經濟下的管理模式發生變化后,我們要思考采用什么方法跟上這些變化。
我想經過不斷地實踐以及在理論上不斷地總結提高,我們應該會真正形成適應數字經濟、適應中國管理模式的新的管理會計理念工具方法。這應該是一個大的趨勢,但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程來實現。
管理會計和管理的關系
管理會計因管理的需要而生,因管理的需要而發展,是基于管理的會計(滿足管理信息需求)而非基于會計的管理,其信息相關性的價值遠高于信息的客觀性和可驗證性。
概括管理會計在管理中的作用,基本上是這樣:服務于管理的需要、優化管理的決策、導引管理的行為,達到提升管理的效果(增值服務),*終同管理一起來提升企業價值(創造價值)。所謂基于管理,是指管理會計工作首先是基于管理的需要,而不是會計本身的需要,或者會計本身的數字是基于管理業務的需要。要基于業務或者是管理的邏輯以及管理的環境去思考問題,然后進行各種各樣的分析。所謂增值服務,是指運用會計的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透視等,幫助優化管理,為管理增加價值。通過會計的分析和邏輯,管理會計能夠反過來去看管理的一些東西是不是正確,可能原來大面上覺得對的東西,經過精細的數據分析后發現不行。所以,增值服務不是簡單地配合論證管理提出來的決策的正確性,而是對管理的優化,有一個校正優化的功能。
管理會計師可以做的事情
管理會計師可以做很多事。比如管理要求有計劃,管理會計就要做預算,這是對計劃的細化和優化,并且可以通過預算反過來看原來的計劃目標是否可行;可通過績效評價和分析、數據分析,幫助管理做控制;通過各種各樣的戰略成本分析、戰略規劃方法,包括平衡計分卡等來幫助企業制定和實施戰略,并且反過來評價戰略是否可行。很多時候,企業家可能覺得某個市場有空白,或者企業某一個產品在某個地方有競爭優勢,管理會計師就可以用貼現現金流方法等進行分析,判斷是否真的存在利潤。
所以,我覺得管理會計師增加企業價值可以體現在兩個方面:
*,對業務有深入理解、了解以及把握;
第二,能夠通過符合邏輯的、扎實靈活的數據分析,把很多東西穿透、更加具體化,真正落實到管理的一個方案是否能夠帶來價值、帶來利潤,*后創造價值。
當下新技術對財務管理產生的影響
教授表示技術本身他并不是*了解,目前我們所看到的數字化技術對財會職能的實際影響,主要體現在以共享中心為代表的模式下,大量基礎性、程序化、規范性、重復性工作通過自動化的方式來實現。這使得初級財務人員受到比較大的沖擊,當然,相應地帶來的機會就是財務人員要轉型,去做更多管理會計相關工作。
技術更深入的影響,我想現在更多是一種預測和判斷。比如人工智能,現在技術本身可能還處于*初級的階段,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發展到更加成熟乃至大規模應用,目前廣泛的討論實際上反映的是一種趨勢,這個趨勢我們一定要重視。因為只要人工智能成熟一點,就會出現很多相應的運用,然后會取代一些工作,從*初取代完全程序化、規范性的工作,到取代半結構化、半程序化的工作,再到更大范圍的運用,這個發展過程應該是*快的。
去年我參與過一個管理會計*實踐項目的評選,在評選時*增加了RPA的應用。實際上,很多企業是在2017年之后才加快運用RPA,這就說明,一旦這些技術其中某些點上有突破,其演變速度會超出人們的想象。這也提醒我們,現在的一些技術即使還不一定成熟,企業也要早做準備,否則當這一技術大規模運用的時候,你是沒有時間準備的。
全球疫情環境下
管理會計如何幫助企業更好地渡過難關?
劉志遠:疫情的沖擊可能超乎所有人的想象,給企業帶來了巨大風險在企業諸多風險中,目前我覺得有兩個*需要關注:一個是現金流風險;第二個是供應鏈或者產業鏈風險。疫情帶來的*波沖擊,首先是直接沖擊企業的現金流。如果企業現金儲備不充裕,很可能挺不過前幾個月的打擊。第二波沖擊是進一步延伸到整個產業鏈,即使企業自己挺住了,但產業鏈上的企業挺不住,沒有供應,沒有需求,企業也很難活下去。
我國由于抗疫舉措得力,再加上國家政策的支持,這兩方面都開始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很多企業的現金流和產業鏈相對穩定下來了。但這種穩定處在不穩定態,就像在球面的某一點,隨時可能因為一個沖擊滑向未知的地方。所以,企業未來依然需要高度關注這兩方面的情況,保持現金流和供應鏈的穩定。
從全球看,疫情短期內可能很難結束,形勢依然嚴峻,所以除了重視短期沖擊之外,企業可能更需要從戰略高度去考慮疫情帶來的長期影響,以及疫情可能帶來的一些次生但影響*大的情況。比如,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在我看來,就從原來戰術上短期應對供應鏈、現金流等方面的風險變成國家戰略上的調整。在這種情況下,企業也要相應地調整自身戰略。另外,還有產業鏈過于集中帶來的風險、商業模式變化(線下轉移到線上)帶來的挑戰和機遇、行業發展新趨勢等,都需要引起企業的關注。
在疫情防范或者應對過程中,特別是存在*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管理會計師要及時、持續地搜集和分析信息,然后設定不同的情境來進行情境分析,提出不同的應對方法。要注意的是,這一階段要更加注重外部情報的收集,包括國家宏觀政策的變化、整個宏觀經濟
形勢的變化、國際地緣政治經濟的調整、技術發展、商業模式變化等,分析其會給企業經營帶來的影響,提供給管理者。這就是管理會計為管理提供增值服務的地方。
在 UVCA 時代,《IMA 管理會計能力素質框架》對財會人員、企業具有怎么樣的作用?
如今時代面臨著巨大變化、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財務會計職業也面臨著很大的變化和調整的情況下,財務會計從業人員可能會感覺比較迷茫,需要職業發展方面的指引。IMA 的這一能力素質框架是集合多方面力量研發的、未來財務會計人員應該具備的能力素質,這對于從業人員應對時代的不確定性*有幫助。從高校教育的角度來說,也具有啟發意義,有助于我們思考如何在教育方面幫助學生應對未來的變化。
這一框架包括6個模塊,比較全面地反映了未來特別是數字化經濟對企業財務人員能力素質的要求。從不同模塊看,職業道德我認為是一個*重要的基礎。戰略、商業敏銳度這兩個模塊結合起來看,是要求管理會計與企業戰略、商業運營、管理實踐結合起來。商業敏銳度和運營為什么重要?我們從剛入職場的會計人員角度來看,實際上專業知識本身對其不是*重要的,更重要是要具備基礎的核心能力,比如要有*清晰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要能夠不局限于本職工作,有意愿去深入了解企業的方方面面等。但職場新人容易局限于工作本身,這時候出現的溝通問題,往往不是語言問題,而是因為看問題的角度和其他人不同,所以,他們需要培訓商業方面的能力,理解商業運營方面的事務,然后將這些運用到工作中,才能把財會工作做好。只局限于會計方面的工作,思維和視野都很狹窄的話,是很難成為企業需要的*財務人員的。
控制和報告模塊屬于財務人員的傳統職能范疇,原來的專業能力未來仍然需要,但要結合數字化時代的需求,比如如何與報告企業績效、企業價值聯系起來,而不只是適應或者滿足外部監管的要求。
數字技能是適應時代要求的能力素質。財務人員天然與數字打交道,而此次新技術恰恰是在數據的獲取、儲存、分析、運用等方面具有重大突破,也就是說,這些技術針對的是財會人員的專業能力,過去財會人員掌握、分析數字的優勢,有可能會被其他掌握新技術的人取代甚至超過。所以財務人員必須掌握這些新技術,并與專業相結合。
領導力并不是指一定要當領導,而是在做事的時候,能夠通過專業能力、通過對業務的理解、通過綜合優勢去引導,其*核心的內容是處理人際關系、團隊內部的關系以及團隊外部的關系。比如說,能否通過你的引導,讓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獲得重視、取得應有的地位,從而真正助力企業的發展。
總體來看,框架中提到的這些能力素質是全面的,而且每種能力還劃分了不同的級別,這就給財會人員提供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職業發展和提升的路徑,有利于不同階段的人根據自己的情況,循序漸進地掌握這些能力,逐步把自己從管理會計的“小白”提升為“大?!?。
通過以上的學習,相信大家對管理會計有了更深的理解;2021CMA備戰在即,現在掃碼可免費獲得CMA智課試學名額,快來領取吧!
找組織
-
微信掃碼關注公眾號
領取CMA學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