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風險,在FRM考試中屬于基礎知識,在企業進行財務風險管理的時候,需要注意的四大原則都有什么呢?下文將作詳細介紹!

財務風險管理定義:

企業通過分析、計量其所面對的財務風險,采取財務和非財務的方法和手段,降低、規避財務風險或者實現與所承擔的財務風險相對應的財務收益的過程。

財務風險管理四大原則:

1、均衡原則

均衡原則是指當投資者面臨風險項目時,要在風險和收益之間做出權衡,當風險程度提高時,要使收益提高到足以使預期效用與原效用相等的均衡水平。均衡原則是管理者處理風險與收益的基本原則,是風險管理的總規則。

均衡原則是由財務風險純粹性與經濟性的二重特性所決定的。純粹性決定了財務風險是企業獲取收益的內在障礙,經濟性表明財務風險為企業獲取超額收益創造了外部條件。>>>點擊領取:FRM各科必背定義+歷年真題中文解析+學習備考資料(PDF版)

2、穩健性原則

穩健性是會計核算所遵循的基本原則,對財務風險管理同樣具有指導意義。財務風險管理的穩健性原則是由財務管理環境的不確定性和財務決策科學性的內在要求所決定的。

按照企業財務活動的內容來分,財務風險可分為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

3、獨立性原則

獨立性原則就是要有獨立的機構、人員,對企業發展中存在的風險進行客觀識別、度量和控制。獨立性是財務風險管理*性的根本*,是財務風險管理制約性的關鍵。

遵循獨立性原則,企業可設總經理(或副總經理)、風險管理委員會、督察部三級管理體系來進行財務風險管理。各級機構和人員應保持高度的獨立性和*性,負責對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工作進行監察和稽核。

 FRM一級經典套餐

4、適時性原則

適時性原則是指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應具有前瞻性,財務風險管理政策要隨著企業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時進行相應的修改和完善。

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政策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企業財務活動的取向和模式,影響著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行為與效率。企業財務風險管理人員要及時關注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制度和企業經營戰略、經營方針、經營管理環境的變化,著眼于企業未來長期穩定的發展、經濟周期波動情況等,并及時調整財務風險管理政策,使之與環境的變化相適應。【資料下載】點擊下載融躍教育金融專業英語詞匯大全.pdf

財務風險管理對企業經濟效益的高低與企業發展方向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此,企業在進行財務風險管理時,必須以一定的原則作為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