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i近關于銀行理財產品大面積虧本的消息引起了熱議。
圖片源于網絡,侵刪
據統計,今年以來已有多家銀行理財的凈值一度跌破本金,包括工商銀行(工銀理財)、招商銀行(招銀理財)、建信理財、中信理財等機構的20余只銀行理財產品的*份額凈值低于1,絕大多數為剛成立不久的固收類理財。
圖片源于網絡,侵刪
銀行理財,長久以來被認為是低風險理財產品,但近期一些銀行理財產品的表現,可能要讓不少人改變觀念了。
投資者納悶了,說好的“穩穩的幸福”呢?
是真的虧了嗎,*,這次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大多都是浮虧。啥是浮虧,這就要從銀行產品的種類說起了。
銀行理財產品的花褲衩
首先,銀行理財主要有兩種展現形式:預期收益型&凈值型。
專業說辭:如何展現取決于產品背后的估值方式。預期收益型對應的是攤余成本法估值,凈值型對應的是市值法估值。
半專業說辭:兩種估值方式差別在于產品在投資之前錨定的資產價格會不會變動。
接地氣說辭:預期收益型產品從成立到到期收益一模一樣,一根橫線;凈值型產品從成立到到期每天上下波動,一根心電圖;
關于風險是不是很大,取決于產品背后的資產,資產波動率及市場。
總的來說,預期收益型是無腦操作,凈值型需要了解產品背后真實投資,客戶當然不愛凈值型理財咯。
然而,2020年以后就沒有預期收益型了,保本保收益的錢只能去存款,愿意承受風險的錢可以去基金。
中間的呢?只有凈值型銀行理財,而這次大面積浮虧的就是這種凈值型理財產品。
浮虧的原因:多種因素機緣巧合
1.生不逢時,債市巨震、風險外溢
投資標的大多為債券,多位業內人士指出,銀行理財近期出現凈值浮虧的原因,是由于銀行理財的投資對象主要是債券,經過近兩年的牛市后,4月以來債市震蕩調整。
“關鍵的原因還是在于5月以來的這波債市調整,基本面、資金面、監管層面各種‘壞消息’不斷,導致債市‘踩踏式’下跌,各期限收益率都大幅上行,債券價格下跌,債券型的銀行理財產品凈值也就跟著下來了。”一位股份行資管部人士認為。
而這些產生浮虧的理財產品大多都是*近一個季度剛剛發行的,一上市就遭受債市下跌,確實有點生不逢時。
一家大型銀行理財子公司固收投資部門負責人表示,銀行理財出現回撤比較明顯的是純債類產品,主要是由于近期債市調整,1年期、3年期債券收益率上漲了100BP,5年收益率、10年期收益率也分別上漲了50BP、20BP。
圖片源于網絡,侵刪
他表示,純債類理財產品的收益包括兩部分——票息收益、資本利得收益。此次債市調整影響比較大的多是4月發行的產品,發行時間只有1個多月,債市震蕩導致資本利得收益減少,票息的彌補還暫未趕上資本利得的損失,所以出現較大波動(專業知識拿出小本本記下)。
銀行理財產品以前也有投資債券產品的,為啥,以前沒聽說有浮虧呢
且看下一條原因
2.資管新規導致收益實時波動
資管新規之后,銀行理財開啟凈值化轉型,將估值方式從原攤余成本法切換到市價法。前面已經提過這兩個方法,下面就詳細說說它們之間的區別。*,“攤余成本法”。一聽就是一個學術名詞,什么是攤余成本法呢?簡單說,就是計算基金凈值的一個方法,手里的債券未來能賺多少錢,然后平攤在每一天。舉個例子,基金用100元買了1年的3%的債券,這一年都不交易,*本息合計103元,把這一年的3%攤到每天,收益體現在凈值里就行。“攤”就是平攤了未來的利息;“余”就是剩下的金額。第二,“市值法”。就是對于這個債券處理完全按照市場交易價格來確定,今天100元就按照100,明天99,就按99元入賬。因為市值法是*反映當前的市場價值,所以價格就會有波動,收益自然有正有負。那么這個理財產品的估值方法,也是按照這樣約定的:
一位華東股份制銀行理財人士對記者表示,銀行理財跌破凈值早已出現。由于采用市價法,金融市場波動會實時傳導至理財產品的凈值表現。今年3月,境外美元債出現暴跌時,該行投向美元債的理財產品也出現過凈值短期跌破1的情況。
有些出現凈值虧損的產品都是每個季度開放的產品,或者是期限為半年、一年的產品,因此按照市值法估值出現的虧損并不直接體現在客戶的收益中,頂多只能算作浮虧。另外,如果是新發產品,前期盈利稍微少一些,后期還有時間增厚收益。
統計數據更加直觀,根據Wind數據,5月份超8成債券型基金收益為負。6月前幾個交易日跌勢仍然持續,僅6月3日一天,全市場就有2545只債券基金凈值下跌,占比達到95%。截止到6月7日,近一個月負收益的比例高達92%。
從類型上來看,無論是中長期純債型基金還是短期純債型基金,都出現了大面積虧損的情況。1982只數據可查的中長期純債基金中,僅有171只近一個月回報為正收益或0,303只短期純債基金僅有18只近一個月回報為正收益或0,虧損幅度在-2%到-3%。
浮虧是明白了,可這次虧的面積有點大,這個怎么說
3.銀行理財上量,KPI背鍋
這一次,銀行理財剛兌信仰被打破恰恰是由于配置資產中以固收類資產為主。
根據2019年銀登中心發布的《2019銀行理財半年報》,債券資產占非保本理財產品投資余額的55.93%,遠高于非標債權資產和權益類資產。而無論是理財新規還是《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都在引導銀行做大標準化資產配置,壓縮非標。這更直接作用于理財子公司重視債券資產。
普益標準監測數據顯示,6月第二周,281家銀行共發行了1572款銀行理財產品(包括封閉式預期收益型、開放式預期收益型、凈值型產品),發行銀行增加10家,產品發行量僅減少7款。
對于銀行理財而言,在此刻“上量”,其實更多是因為銀行內部對做大理財規模的要求。
一位銀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表示,今年各家銀行對理財規模擴張的要求都定得比較高,資管部門背負很重的KPI。
但是“固收”也不能“旱澇保收”。
今年3月份開始,債市開始出現資金“脫實向虛”的跡象,大量流動性淤積在銀行間市場,未流向實體經濟,以至于3-4月間隔夜Shibor平均值為1.15%,甚至多個交易日連續低于1%,*時僅0.66%。
債券市場加杠桿卷土重來,機構滾動借入廉價低成本資金進行期限錯配和杠桿套利。
而到了今年5-6月,監管層開始致力于逐步拆解杠桿,逐步回收流動性,銀行間市場資金面驟緊,市場利率抬高,套利空間壓縮。
“債牛”突然轉向暴跌模式,原因上篇文章已經分析過,主要原因是“放水”不及預期,之前預期MLF逆回購的利率會降,事實上則保持不變。政府工作報告沒有強刺激的政策,沒有提經濟發展目標,進一步寬松的預期落空。再加上國內PMI指數、美國的就業數據都比預期好,各種利空因素疊加導致大跌。
還好,銀行理財產品雖然跌破凈值,但比起股市債市虧損還是弟弟,不過這也給我們上一節投資教育課。
給你的建議
1)銀行理財,早就過了剛性兌付的年代。
也就是說,你在銀行除了買明確保本的存款等產品,絕大多數理財產品是完全可能虧掉本金的。一些同學以前沒虧過錢,不代表你的理財以后不會虧錢。現在是真正已經進入凈值時代,剛兌成為了歷史,大家一定要調整觀念。
2)理財虧錢,并不一定就不值得配置。
有人看到銀行理財虧錢了,就忍不住破口大罵,甚至還會考慮去銀行門口拉橫幅。在我看來,這都是巨嬰行為。
既然現在已經打破剛性兌付,那投資者本身就應該做好準備虧掉一部分本金。而且在市場波動劇烈的大環境里,銀行里的理財產品虧損得更少,本身就是一種相對收益,你應該感到高興才是。
任何時候都追求*正收益,是病,得治。任何時候都追求要跑贏通脹,也是病,而且這病不輕。
3)理財本身是一種平衡,雖然門檻低,但仍然要綜合考慮大類資產的周期。
比如這次銀行理財產品鏈接底層資產是債券等固定收益,上半年較好規避了今年上半年風險資產的大幅波動。
卻沒有避免五月開始的債市大跌,這也說明投資要時刻關注宏觀環境變化對大類資產周期的影響,及時調整投資方向。
4)買之前*詳細研究一下理財產品對應的底層資產,不要只信客戶經理和風險等級評級。
投資永遠要看底層資產,風險的來源往往就跟底層資產所面臨的風險特征密切相關,如果投資品種太復雜,普通人就不要玩了。
以上建議,希望對各位有用。
想要了解更多關于FRM咨詢,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FRM之家”公眾號
- 報考條件
- 報名時間
- 報名費用
- 考試科目
- 考試時間
-
GARP對于FRM報考條件的規定:
What qualifications do I need to register for the FRM Program?
There are no educational or professional prerequisites needed toregister.
翻譯為:報名FRM考試沒有任何學歷或專業的先決條件。
可以理解為,報名FRM考試沒有任何的學歷和專業的要求,只要是你想考,都可以報名的。查看完整內容 -
2024年5月FRM考試報名時間為:
早鳥價報名階段:2023年12月1日-2024年1月31日。
標準價報名階段:2024年2月1日-2024年3月31日。2024年8月FRM考試報名時間為:
早鳥價報名階段:2024年3月1日-2024年4月30日。
標準價報名階段:2024年5月1日-2024年6月30日。2024年11月FRM考試報名時間為:
早鳥價報名時間:2024年5月1日-2024年7月31日。
標準價報名時間:2024年8月1日-2024年9月30日。查看完整內容 -
2023年GARP協會對FRM的各級考試報名的費用作出了修改:將原先早報階段考試費從$550上漲至$600,標準階段考試費從$750上漲至$800。費用分為:
注冊費:$ 400 USD;
考試費:$ 600 USD(第一階段)or $ 800 USD(第二階段);
場地費:$ 40 USD(大陸考生每次參加FRM考試都需繳納場地費);
數據費:$ 10 USD(只收取一次);
首次注冊的考生費用為(注冊費 + 考試費 + 場地費 + 數據費)= $1050 or $1250 USD。
非首次注冊的考生費用為(考試費 + 場地費) = $640 or $840 USD。查看完整內容 -
FRM考試共兩級,FRM一級四門科目,FRM二級六門科目;具體科目及占比如下:
FRM一級(共四門科目)
1、Foundations of Risk Management風險管理基礎(大約占20%)
2、Quantitative Analysis數量分析(大約占20%)
3、Valuation and Risk Models估值與風險建模(大約占30%)
4、Financial Markets and Products金融市場與金融產品(大約占30%)
FRM二級(共六門科目)
1、Market Risk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市場風險管理與測量(大約占20%)
2、Credit Risk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信用風險管理與測量(大約占20%)
3、Operational and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操作及綜合風險管理(大約占20%)
4、Liquidity and Treasury Risk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流動性風險管理(大約占15%)
5、Risk Management and Investment Management投資風險管理(大約占15%)
6、Current Issues in Financial Markets金融市場前沿話題(大約占10%)查看完整內容 -
2024年FRM考試時間安排如下:
FRM一級考試:
2024年5月4日-5月17日;
2024年8月3日(周六)上午;
2024年11月2日-11月15日。FRM二級考試:
2024年5月18日-5月24日;
2024年8月3月(周六)下午;
2024年11月16日-11月22日。查看完整內容
-
中文名
金融風險管理師
-
持證人數
25000(中國)
-
外文名
FRM(Financial Risk Manager)
-
考試等級
FRM考試共分為兩級考試
-
考試時間
5月、8月、11月
-
報名時間
5月考試(12月1日-3月31日)
8月考試(3月1日-6月30日)
11月考試(5月1日-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