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代投資組合理論(MPT)

現代投資組合理論強調通過資產配置實現風險分散化,以達到在給定風險水平下最大化預期收益的目標。在實際應用中,投資組合經理需要考慮不同資產類別的相關性,合理配置股票、債券、另類投資等,以優化投資組合的風險收益特征。

(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

CAPM 用于確定一個資產的預期收益,考慮其系統性風險(貝塔系數)相對于市場整體風險的關系。在評估投資組合中各資產的預期收益和風險時,CAPM 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幫助投資組合經理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

(三)套利定價理論(APT)

APT 認為資產的預期收益可以由多個宏觀經濟因素來解釋,而不僅僅是 CAPM 中的單一市場風險因素。在構建投資組合時,考慮多個因素的影響,有助于更全面地評估資產的潛在收益和風險,實現更有效的資產配置。

(四)有效市場假說(EMH)

有效市場假說認為市場價格已經反映了所有可用信息,因此持續跑贏市場是非常困難的。這一理論提醒投資組合經理在市場效率較高的情況下,被動管理策略可能更具優勢,而在市場效率較低的領域,主動管理可能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五)行為金融學

行為金融學研究投資者的心理和行為如何影響金融市場的決策和價格形成。在投資組合管理中,了解投資者的行為偏差,有助于避免因心理因素導致的非理性決策,提高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六)多因子模型

多因子模型如 Fama-French 三因子模型,考慮了市值、賬面市值比和盈利能力等因素對資產收益的影響。在構建投資組合時,運用多因子模型可以更準確地評估資產的預期收益和風險,優化投資組合的配置結構。

(七)資產配置理論

資產配置理論強調根據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和市場條件進行動態調整。戰略性資產配置確定了長期的資產配置框架,而戰術性資產配置則根據短期市場變化靈活調整資產權重,以把握市場機會,實現投資組合收益的最大化。

(八)風險管理理論

風險管理理論包括風險識別、度量和控制,如使用 VaR(Value at Risk)等工具來管理投資組合的風險。在投資組合管理中,全面的風險管理有助于及時發現和應對潛在風險,保障投資組合的穩健運行。

(九)固定收益投資理論

固定收益投資理論涉及債券定價、收益率曲線分析、久期和凸性等概念,用于管理固定收益投資組合。投資組合經理需要根據利率預期、信用狀況等因素,合理配置不同期限和信用等級的債券,優化固定收益組合的風險收益特征。

(十)另類投資理論

另類投資理論涉及私募股權、房地產、大宗商品等非傳統資產類別的投資策略和風險管理。在投資組合中加入另類投資,可以利用其與傳統資產類別的低相關性,實現更好的分散化效果,提升投資組合的整體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