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依然是性價比之王

今年的中級會計考試結束,報名人數跟隔壁的CPA一樣都是大幅下降,去年還有152萬,今年就跌到了132.9萬了。

對于佛系的會計人來說,今年剩下的時間就可以躺平了,11月的稅務師考試基本不會考慮,其實有一定職場的老會計都知道,相比于CPA的裝X調性,稅務師的熱度 ,中級會計依然是低調的性價比之王。

年少不知中級好,錯把注會當成寶.

這么說吧,如果你已經混到了一家稍具規模企業的財務主管,而且已經遇到了賞識你的老板,工作已經輕車熟路,其實有一個中級就夠了,是真的夠了。

首先,待遇方面不會太差,一年十幾個W不成問題,基本不會有啥生活壓力,謀求更高的證書動力不會太強,因為你知道中級的知識基本夠用,不夠的再針對性補課也基本都是實操類的,證書帶給你的寥寥無幾。

其次,中級備考周期最短,一年可以過三門,兩年時間限制,會讓你有一種緊湊感,不像CPA和稅務師那樣戰線忒長,稀稀拉拉,學著學著,就學不動了,最后基本一無所獲,因為在證書的世界里,一個考過的證書勝過三個沒考過的。

證書說白了就是用來裝X的,因為會計沒有從業資格證,意味著從業沒有證書門檻,有能力的不一定需要證書加持,因為老板基本不在意這個,人家在意的是你能不能解決問題。

最后,中級還有一個CPA和稅務師都不能媲美的附加值,就是職稱,CPA和稅務師跟職稱壓根不沾邊,自然享受不到職稱所帶來的好處,所以,公務員和國企事業單位的財務中級幾乎是必考的,因為它直接關系到錢和崗。

最后這一點甚至就是中級的最大特色,中級和CPA、稅務師壓根就是兩條線,一條是職稱線,一條是專業線。畢竟中級在CPA和稅務師兩位大哥面前只能算個小弟。

所以,不要再問考完CPA要不要考中級這樣的傻問題,要專業裝大X就考CPA,裝小X就考稅務師,要職稱就考中級,CPA再牛也解決不了職稱問題。

而且中級考試難度歷來中規中矩,偶有稍微偏的點,但幾乎不影響大局,60分就能過,不存在CPA那樣因為控制通過率而壓分的問題。

要說中級有什么短板,那就是稅法方面不夠完善和精細,而稅法知識恰恰又是當下企業老板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但在我看來,稅法知識又是最注重實操的內容,想憑借考個CPA和稅務師就能解決老板的稅務問題,有點可笑,當年我考稅務師的時候,面對海量的稅法知識簡直愁壞了,但實務中壓根不是那回事。

有多少最新的稅法政策都不會在稅法考試當中出現,還是那句話,考試是考試,實務是實務,二者不鳥。考證的時候不要想著工作,因為工作基本用不上,工作的時候反而可以想著考證,因為可以調節腦子。

尤其是會計小白,不要想著從考證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與其如此,還不如去多請教請教老人,多跟領導搞好關系,說不定還能讓你上班摸魚考證。

如果你是個社恐,或者你是個光桿司令,每人請教,那就好好多從網上學習,多混幾個高質量的財務交流群,想高效一點就直接付費買經驗,但前提是你得有基本功,不然買來的終歸還是別人的。

財務這個工作雖然受到AI的沖擊比較大,但它確實很靈活,同樣的規則,不同的人能玩出不同的花來,這點AI還不容易做到,尤其是跟人溝通方面,除非老板自己就懂財務,然后又會使用AI,如果真到了那一天,一家企業的配置就變成了:老板+AI+一個財務,完事。

解決問題有時候靠的是知識面,這點AI很擅長,但也會有風險,就是所謂的"AI幻覺",相比于相信專業的財務人員,老板也不敢輕易相信AI。

但目前AI只能解決思維框架問題,可以用來作為決策補充,具體執行還需要有專業經驗的財務去做。

但有時候解決問題靠的就是經驗,而經驗必須要有時間積累,這個不能偷懶,所以說財務這個工作就是靠熬,沒有第二條路。但我這里說的熬不是混工齡,經驗跟時間有關,但并非完全成正比,有的會計3年就能當主管,5年就能當總監,有的5年還是一個小會計,區別就在于熬的效率。

財務人要想提到熬的效率,就得花精力花錢去砸,不會的知識就去學,不會的經驗就去買,二者缺一不可,學習新知識的速度取決你的基本功,學經驗的速度取決你花錢的多與少。

證書里面沒有的知識,互聯網上都有,但要想找到真正有用,就得靠你的基本功去判斷,用你說知識框架體系去套,就像蓋房子,知識體系不全不牢固,這里缺一點那里不牢固,交付當然就遙遙無期,還蓋的很累。

工作中沒有人請教經驗,就去花錢買,腦子靈光的,通過付費就能在短期內提高功力,升級速速嘎嘎的,比如自己琢磨不知道要快多少倍,這種就適用于有明確目標和舍得投入的人。

如果不想花錢,就得能夠躬身入局,以身試錯,反正搞砸了頂多就是一頓罵,大不了拍屁股走人,企業兜底的是老板,不是你,所以這也是敢于試錯的根本原因。

在我看來,財務日常記賬報稅方面自由發揮的余地不大,倒是在稅務和內控預算上可以方面可以適當多折騰,折騰的都是花錢買不來的經驗,如果你遇上一個喜歡瞎折騰老板,千萬不要罵他傻X,覺得是在折騰你,就當是給你練手的機會,跟著他一起折騰。

折騰的結果無非是變好了或者變壞了,好了是經驗,壞了是教訓,反正都不虧。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證書都黯淡無光,如果你發現你喜歡考證而不喜歡工作,那說明你走錯門了,你應該去干培訓,而不是去干財務。

當然,會計還是需要有一個證書的,無他,只因證明給不懂的人看,證明你是一個會計,而這個證書最好是中級,拿得出手又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