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日出臺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十四五”規劃》提出的總體目標,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金融學院會計學教授、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李峰表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要全面融入和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從金融上“打造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


“到2025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能級顯著提升,服務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用進一步凸顯,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中心地位更加鞏固,全球資源配置功能明顯增強,為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金融中心奠定堅實基礎。”


針對近日出臺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的這一總體目標,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吳清在8月24日上海市政府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上海將從“國際化、市場化、數字化、綠色化、法治化”五個方向抓好《規劃》重點任務的貫徹落實。



01

提出打造

“兩中心兩樞紐兩高地”具體目標


吳清表示,在《規劃》制訂過程中,重點有以下三方面考慮:


一是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按照“四個放在”的重要要求,落實“三大任務”,強化“四大功能”,特別是全球資源配置功能。


二是堅持國家戰略定位,以服務高質量發展作為推動國內大循環的堅定基石,以擴大開放作為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動力。


三是對標國際*標準、*水平,把握國際經濟金融*趨勢和中國金融改革開放的總體要求,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


在此基礎上,《規劃》提出了1個總體目標和6個具體目標。


就總體目標而言,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金融學院會計學教授、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李峰對記者表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目標必須放在國際國內格局的大背景下進行考慮。


“面臨復雜的國際形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意味著,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要全面融入和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從金融上‘打造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


李峰說,“在內循環方面,完善和健全現代金融體系,提高金融服務效率,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外循環方面,穩步推進金融服務業開放和資本賬戶可兌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越來越多的非居民投資者會青睞人民幣資產,上海作為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中心地位將更加鞏固。”


據吳清介紹,6個具體目標可概括為打造“兩中心、兩樞紐、兩高地”。


◎ “兩中心”即全球資產管理中心生態系統更加成熟,更好滿足國內外投資者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需求;金融科技中心全球競爭力明顯增強,助推城市數字化轉型。


◎ “兩樞紐”即國際綠色金融樞紐地位基本確立,促進經濟社會綠色發展;人民幣跨境使用樞紐地位更加鞏固,“上海價格”國際影響力顯著擴大。


◎ “兩高地”即國際金融人才高地加快構筑,金融人才創新活力不斷增強;金融營商環境高地更加凸顯,國際金融中心軟實力顯著提升。


《規劃》同時提出了由7個預期性指標構成的指標體系,包括金融市場規模、直接融資功能、金融開放程度、金融科技發展共4個維度,更加注重發揮上海金融市場在促進直接融資中的作用,注重反映國際化程度,注重金融科技創新等*發展趨勢,突出規劃引領作用。



“總體目標同時提到,2035年上海將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金融中心。目前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金融中心是紐約和倫敦,地處北美和歐洲板塊。而亞太板塊則缺少一個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金融中心。考慮到亞太板塊的人口規模和GDP增長率均大幅超過歐洲和北美,超越歐美、主導全球經濟的格局會很快實現。該板塊內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金融中心呼之欲出,上海將成為這個金融中心的有力競爭者。”李峰說。


吳清表示,上海將從“國際化、市場化、數字化、綠色化、法治化”方向加快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著力提升金融國際化水平,強化全球資源配置功能;


不斷健全金融市場化機制,為實體經濟提供高效率資金供給;


加快推動金融數字化轉型,增強金融科技全球競爭力;


*探索金融綠色化路徑,推動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切實加強金融法治化建設,營造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



02

推進人民幣可自由使用

和資本項目可兌換先行先試


《規劃》提出的具體目標之一是:“人民幣跨境使用樞紐地位更加鞏固,‘上海價格’國際影響力顯著擴大。人民幣可自由使用和資本項目可兌換先行先試取得重要進展,在岸和離岸業務統籌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境外投資者在上海金融市場參與程度進一步提高,跨境投融資服務中心建設取得新進展。人民幣金融資產、重要大宗商品等‘上海價格’在國際市場接受度更高、影響力更大。”


相關的任務措施則包括“推進人民幣可自由使用和資本項目可兌換先行先試”“在風險可控前提下,發展人民幣離岸交易”等。


李峰對記者表示:“從金融市場的國際化程度看,由于資本賬戶未完全可兌換,我國居民資產配置的全球化程度較低,海外投資者在中國的投資占比也很低,至今還沒有境外公司在中國A股市場上市。人民幣自由使用和資本項目可兌換先行先試有助于提高我國金融市場的國際化程度,對實現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中心建設有著重大意義。”



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副主任孫輝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十四五”期間,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將采取以下舉措推進人民幣可自由使用:


一是在重點領域、重點主體內實現人民幣跨境使用重點突破。堅持市場驅動,以原油、鐵礦石、糧食、橡膠等大宗商品和境外承包工程等重點領域以及一些重點企業為突破口,培育市場主體人民幣結算習慣。


二是優化政策環境,更好推動“本幣優先”理念落地。完善制度,形成規則明確、條文規范、體系完備、可操作性強的人民幣跨境使用政策體系,推動落實“凡是外匯能做的,人民幣都能做,而且更為便利”。


三是更好發揮自貿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試驗田作用,深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繼續堅持市場化導向,堅持服務于投資貿易便利化,不斷夯實人民幣跨境使用的基礎。


四是加強政策傳導落實,暢通政策落地“*后一公里”,進一步提高市場主體使用人民幣的便利感和體驗感。


在李峰看來,人民幣跨境使用便利化和離岸人民幣市場建設的相關舉措可期。


“在人民幣跨境使用方面,例如對臨港新片區內符合條件的優質企業,實行簡化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先行先試。未來還可能采取審批制改審核制或改備案制等一系列簡化措施。”李峰表示,“在資本賬戶尚未完全開放的前提下,打造離岸市場,有助于滿足非居民的人民幣投融資需求。”


就在上海建設人民幣離岸市場,李峰建議:“根據國際經驗,在上海建設人民幣境內離岸市場,需要高效的政策干預,從而實現‘放松管制’與‘強化禁止’之間有效權衡。放松管制是指,在上海特別是臨港新片區先行先試稅收優惠、放松利率管制、人民幣自由兌換等一系列政策,支持在岸對于非居民提供服務特別是境外金融資產的購買和兌換。這些先行先試政策將*大地促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建立,是難得的機遇。”


李峰還表示,上海的在岸離岸中心應限制資金在離岸賬戶與在岸賬戶之間自由流動,避免國際熱錢炒作,以及保持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例如,嚴格管控離岸金融賬戶(OSA與NRA)使用方向;嚴格管控離岸資金向在岸流轉;建設離岸金融賬戶數據報告庫,完善壓力測試機制。


來源 |高金CG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