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中國金融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基石。當下,我們需要怎樣的數字金融人才?應該如何培養高質量人才?地方如何促進金融科技人才發展?在近日舉辦的2021國際貨幣論壇上,多位*就數字金融人才培養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了探討。建設高水平的金融科技來推動金融創新發展需要多因素協同推進,其核心是:以金融科技人才匯集和融合金融的業務需求與科技的發展能力、構建協調統一的基礎設施、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勢創新金融發展模式、推動改革發展進程。從國內外金融科技人才現狀來看,各國在人才的培養、認證、投入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呈現出體系化建設的特點。但我國金融科技人才底子薄弱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觀,存在人才短缺、結構不均衡的問題。中國銀行業協會*信息官、CFT50學術成員高峰表示,目前金融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中存在人員占比低、培訓費用少、人才實踐應用能力不足等難題。“數字金融人才問題不只是數量問題,更是結構性問題。”中國光大銀行數字金融部聯席總經理蔡明杰表示,隨著銀行的服務邊界擴大、數字化轉型推進,以及新型互聯網金融產生了新機會,銀行對數字金融人才的需求具有持續性和長期性,一是要既懂科技、又懂業務的復合型人才,二是要具有開放心態、創新視野和持續學習能力的人才。IMI研究員、京東科技研究院研究總監朱太輝表示,數字金融人才應當是具有互聯網思維、掌握數字科技和大數據分析能力,并且深刻理解金融業務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如何更好地培養企業、行業所需要的數字金融人才?業內*從建設人才培養體系、鼓勵人才流動等方面給出建議。中國金融學會金融科技專委會秘書長、央行科技司原巡視員楊竑表示,金融科技人才隊伍建設需要從三個方面同步發力。一是金融科技人才評價體系,需要明確金融科技人才能力要求,制定衡量微觀個體的、統一的能力量化標準,全面評估金融科技人才能力成熟度。二是金融科技人才培養體系,需要有效地規劃金融科技人才成長道路,通過政府引領,整合社會優質資源,強化實操,夯實人才底座。三是金融科技人才庫,需要向政府、監管部門、機構、高校、企業等金融參與各方提供*服務,深挖人才資源的價值。城市的競爭力取決于人才,金融科技人才是我國人才中的一部分,對一個城市的長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核心貢獻以及“以點帶面”的突破作用。IMI研究員、騰訊金融研究院秘書杜曉宇表示,一個城市的金融科技人才水平,實際上直接決定了這個城市的金融科技發展水平。針對地方金融科技人才發展,杜曉宇提出三點建議。一是金融科技產業的支持政策*重要,北京等重要城市應當進一步出臺和落地金融科技產業支持政策。二是應加強人才教育培訓方面的投入,調度行業與產學研各方面的積*性,比如,政企聯合設立金融科技研究基地、與高校聯合設立博士后工作站等。三是在環境建設方面,增強對金融科技人才各方面的保障,如住房、交通、稅收等優惠政策。特許全球金融科技師CGFT認證項目是由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SAIFR)發起,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金融學院(SAIF)提供學術指導,管會教育互聯網創新模式支持,聯合打造的致力于培養創新型、實用性、專業化和國際化的既通曉金融又熟悉技術的復合型金融科技人才。

特許全球金融科技師CGFT認證項目,以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全球金融科技“人才技能認證”、 “人才教育培養”、“人才價值生態”體系為根本原則的,順應了當前國家全方位支持金融科技發展的趨勢和行業對金融科技人才培養的需要,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境國有及外資金融機構所認可。

特許全球金融科技師CGFT一級課程課程聚焦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Python等當前金融科技企業應用*廣泛的核心信息技術和編程、分析工具,結合技術在金融行業的場景應用實踐,循序漸進,幫助學員在夯實理論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學以致用,真正成長為知金融、懂技術的復合型金融科技人才,在職場競爭中獲得優勢。

CGFT項目匯集多位擁有歐美著名商學院終身教職的教授和顧問,一級課程師資力量雄厚。
教授深入淺出講解行業知識、業務知識和技術知識以提升學員綜合能力。CGFT項目采用整合式教學模式,即在線課程+線下交流+終身學習方式,突破純線下學習對時間和空間的束縛,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來源高金CGFT